【慧聪环保网】海南省2012年度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398亿元,占全国总量(10.01万亿元)的1.4%,而海南省生态公益林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46%,也就是说,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全国森林按面积比例计算的平均值的3.04倍。
近年来海南省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但总体来说,与生态公益林地所创造的巨额生态价值相比,生态补偿额度明显过低,生态补偿机制亟需完善。
公益林区生态补偿额度过低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主任科员廖建海告诉记者,海南省的生态补偿现阶段主要就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目前海南省公益林面积为1345万亩,按每亩每年20元的标准,一年的补助额为2.69亿元,这笔钱只能算是管护性的补偿,也就是说只够用来聘请护林员、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开支,根本无法弥补公益林所在地区因生态保护而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等损失。
特别是作为生态核心区的中部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利于生态环境的长久维持和发展。
公益林创造巨额生态价值
那么海南省公益林究竟创造了多大的生态价值呢?根据去年11月通过评审的《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报告》显示,海南省2012年度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398亿元,占全国总量(10.01万亿元)的1.4%,而海南省生态公益林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46%,也就是说,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全国森林按面积比例计算的平均值的3.04倍。
可以说,作为海南省生态核心区的中部山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最基础保障。通过公益林建设,不仅保护和恢复了海南天然林资源,重建和扩建沿海防护林,而且有效地保护了海岛的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
海南省应出台综合性补偿政策
但是,海南省中部广大公益林区却并未取得与其巨大贡献相符的回报,这也成为海南省生态补偿的一大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探索海南省生态核心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新思路,三亚、东方、昌江、白沙和保亭等5个市县实施生态直补试点,探索解决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矛盾的办法。如三亚市选择育才镇抱安村、凤凰镇扎南村作为试点,三亚市市级财政补助每人每月200元。
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剑锋告诉记者,由于受财政支出能力所限,扩大生态补偿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海南省应该尝试出台综合性补偿政策,比如下游补偿上游,沿海补偿山区,让海口、三亚等相对经济发达、从生态环境中受益最大的城市拿出部分资金,补偿生态核心地区市县,并探索在景区门票、水费等环节加收森林生态效益基金,以及大力支持中部山区发展森林旅游,扶持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核心区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史炳旭